精彩故事01
半路出家成就一生事业电机专业毕业的潘镜芙常笑称,搞导弹驱逐舰自己是半路出家。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因为是造船行业里的“门外汉”,他不遗余力地刻苦学习,每天一早把干粮塞进口袋,一日三餐简单对付,挤出时间学习。后来,为了尽快加深对舰船的认识,他主动申请到造船厂一线去工作。在科研上,潘镜芙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创新是他一贯倡导的科学态度。1962年,我国第一艘65型火炮护卫舰开始研制,当时全国上下所有千赢国际游戏手机官网采用的还是直流电制,负责电气设计的潘镜芙首先提出要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制。“风险总是有的,创新总是要碰到一些问题,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有这样的预见和胆识,潘镜芙在中国军舰上第一次成功采用交流电制。此后,我国其他各型水面舰艇、民用qy88千赢国际唯一官网也都采用交流电制。
1965年,潘镜芙受命主持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工作。这一次他将创新进行到底,首次在该型驱逐舰上安装舰上导弹,将导弹、舰炮和反潜武器从单个装备组成武器系统,大大提高命中率,拉开了中国海军舰船系统工程设计的序幕。1971年底,我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完成试航交船。随后,潘镜芙作为总设计师,率领团队攻克了远洋航行中油水补给等难题,为我国海军编队成功设计了一艘指挥舰——“合肥号”导弹驱逐舰。1980年初,由6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在编队指挥舰“合肥号”的率领下胜利完成护航任务,结束了我国海军只能在家门口转一转的历史。
精彩故事02
用系统工程理念研制我国首艘导弹驱逐舰1966年,潘镜芙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的身份,开始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在当时极其薄弱的科研家底和落后的工业基础上设计建造这样千吨级以上大型军舰谈何容易,从船体设计开始,重重困难便接踵而至。驱逐舰的导弹发射装置大、设备多,舰体必须拉长。可是舰体拉长了以后,航速会不会下来呢?潘镜芙经过反复试验,选用当时最成熟的动力技术,给舰安装了强有力的“心脏”。“经过蒸汽动力装置的陆上实验,这艘舰的航速达到了35节以上,国外评论说,在当时的驱逐舰里也算是不错的了。”潘镜芙说。有了强有力的“心脏”后,战斗力如何形成,是横在潘镜芙面前的又一道“坎”。在导弹驱逐舰研制以前,我国军用舰艇上的各种武器,不论机枪、舰炮、鱼雷、水雷还是深水炸弹,都是单个装舰、互不联系,靠指挥员的口令来人工合成作战系统,快速反应、综合作战能力都很差。这让潘镜芙伤透了脑筋。关键时刻,钱学森在确定驱逐舰导弹系统方案会议上的一次发言给了潘镜芙很大的启发:“军舰是一个大系统,导弹只是舰上的一个分系统,把导弹系统装到舰上,要把它安排好,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潘镜芙决心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将全舰所有武器有机结合,形成系统。为了充分摸清国产设备研制情况,潘镜芙带着同事们跑遍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设计单位,“吃着窝窝头,每人每月三两油”,终于率先解决了舰载武器按系统装备舰艇的技术问题,为指挥自动化、快速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了基础。1971年12月31日,中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首制舰“济南号”交船完工,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它的问世,实现了首次安装舰上导弹,武器从单个装备发展为武器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导弹驱逐舰的能力,实现了海军舰船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潘镜芙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第一个全武器系统专家”。
精彩故事03
打造走向深蓝的新型战舰到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导弹驱逐舰。1983年,中国自行研制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由潘镜芙担任总设计师。从事了几十年舰船事业的他深知,这个任务并不轻松。
新型导弹驱逐舰在建造时曾有过一个深刻的教训——所有设备没有经过陆地上的调试就直接上舰安装,结果在使用后发现了不少问题。“跟老型号相比,新型的上舰设备更为复杂,还有很多是新研制的。一旦上舰后出现问题,后果难以预料。”早在论证阶段,潘镜芙就提出在新型导弹驱逐舰研制过程中加入陆上联调试验环节。这个环节在中国过去的军舰建造中是从来没有的。
1990年秋天,持续200多天的大规模陆上联调试验结束,潘镜芙终于松了口气,设备达到了上舰标准。海上世界,气象万千,任何一个小小的焊接瑕疵,就能导致船毁人亡的惨剧。新型导弹驱逐舰是要走向深蓝的战舰,钢种必须要经得起严苛的考验。为此,潘镜芙决定采用新钢种。然而谁也没料到,新钢种在试焊时总有开裂现象。
有人建议,保险起见,不要采用新钢种。可潘镜芙却一再坚持,“千赢国际手机登录网址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复杂的工程项目设计中,要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两年多的夜以继日,新钢种的技术难关终于攻克。
经过多年努力,由潘镜芙主持设计的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和青岛舰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交付中国海军使用。“我有3个孩子,儿子伏波,女儿丽达,军舰就是我的老幺。”看着亲手设计的一艘艘舰艇驶向深蓝,是潘镜芙最骄傲的事。
精彩故事04
为我国第一艘航母鼓与呼半个世纪的舰艇研制生涯里,潘镜芙与战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充分理解驱逐舰的所有长处,也深刻感受到中国海军要想具备与世界大国相匹配的地位,航母是不可逾越的主题。他曾一再提出中国海军需要更大的舰船,才能与驱逐舰群形成强有力的海军编队。瓦良格航母的获得,使他的深刻思考有了实现的可能。
2002年12月,潘镜芙向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了亲自考察过的瓦良格航母的情况,并获得支持。“这艘舰的飞行甲板钢板还很好,主蒸汽轮机和锅炉经调试也可以使用,如能够加装上国内自行研制的舰载机、阻拦装置、电力系统、武器和电子系统,就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潘镜芙直言,“在远海大洋中,没有航母作为制空力量是不行的。”中央根据科研和实地考察情况,迅速决策,将瓦良格航母改装成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命运多舛的瓦良格航母在中国如凤凰般涅槃重生,潘镜芙的夙愿终于得偿。如今,88岁高龄的潘镜芙虽已无法再登上舰艇,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和学习。“我还没有退休。”潘镜芙说。他始终期待着我国新型战舰能被不断设计出来,期盼着我国海军舰队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